摘要 高二总复习是普通中学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习迎考(迎接省证书会考)的关键阶段。为了提高复习课的质量与效率,克服死记硬背与题海战术,坚持复习课中"五化"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基础知识系统化、难点知识问题化、习题结构T型化、复习方法多样化),是会考复习的有效途径,也为高考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网络、结构、系统、T型、心理障碍、思维定势
为了贯彻总复习的有关策略,在复习课中还得要坚持"五化"原则,笔者想从教材处理上来说明这些原则。
 1.;重点知识结构化。
所谓结构化就是抓住每个部分知识的中心点。以此为中心,将有关知识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通俗地说就是教会学生编织知识网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将知识组织起来的能力,实际上也是综合、推理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知识结构化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物理学习,其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水平,但存在零散、局部、偏面、不系统等弱点,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因此,很难形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头脑中常常是一个个概念,一个个物理量,一个个定律,定理彼此孤立,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讲结构只能着眼于重点知识,从学生实际出发,它不是物理学本身的知识结构,而是让学生把知识掌握好给他一个结构,怎么能掌握,怎么能记住,怎么把关系搞清楚。
整个力学可以编成一个网。力学就是研究力,抓住力作为中心点把知识组织起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概念有二个内容,力的相互性和力的矢量性,力的相互性是说力是成对出现的,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力的矢量性其运算法则就是平行四边形法则,这是一个网络。再从力的效果来研究。包括力的瞬时效果和力的累计效果。力的瞬时效果是说力产生加速度即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累计效果包括力对时间的累计(动量、动量的变化和冲量的变化)和力对空间的累计。(功、动能定理)。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从力去研究运动,或从运动去判断力。各种运动就出来了上述力的概念,力的效果,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力的共性问题,力的特殊性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力都有它的特殊性,各种不同的力的大小、方向都有自己的规律。万有引力(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电磁力、甚至浮力等都可以包括进去。
力学的知识结构也可以以物理量,物理概念为中心组织结构。物理概念的量化叫物理量。首先让学生对力学的物理量进行排队: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质量、冲量、动量、功、动能、势能、力矩、角速度等,学生数到十几个再也数不下去了,就只有这么几个物理量,这样使他原来总觉得很难的东西,立即感到轻松起来,然后问这些物理量的定义是什么?第三再问这些物理量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位移和时间的关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这样运动学的公式就出来了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动能定理等。这也是一种结构,所以我们形成的知识结构是高二总复习特定条件下的知识结构,要满足于学生便于记忆、便于理解。而不是物理学的知识体系,物理学力学的基本结构应该以牛顿三大定律为中心展开。我以力为中心编织结构是为了使学生便于记忆,便于联想。
又如电场结构。如何知道有电场,我们是从库仑定律想到场的存在。电场有二个特性;一是力的特性--场强、电力线;二是能的特性--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势、等势面等。这二个特性有什么关系匀强电场中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距离的乘积(u=Ed),从定性讲沿电力线的方向电势降落。讲电场有什么用?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研究导体在电场中平衡,研究电容器。这样的结构不是物理学体系本身的知识结构。是学生需要的知识结构。符合学生心理的结构抓住知识的结构是抓住了复习的很好前提。
 2.;基础知识系统化。
重点知识结构化,从宏观上来把握知识,有利学生记忆、联想和综合运用知识。有利于把书读薄,可以养活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但不能解决微观的细节问题。结构还只是轮廓,不能解决各知识点的横向联系,以及各知识的深刻理解,也就是说解决不了学生知识面的覆盖问题,使学生的零散知识从纵向联系起来。所以使知识点条理化和系统化应该是复习中重要环节。
例:电场一章,我讲三个问题:叫三类公式、三个规定、八大关系。三类公式:①定义式:场强、电势、电势差、电容。②决定式:库仑定律、点电荷场强、平行板电器电容(现不要求)。这些决定式都是有条件的。如真空、平行板等。③关系式: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三个规定:①场强方向:正电荷移动的方向。②电势的高低:单位正电荷的电势能来决定。电势能多,电势就高。③零电势的规定:取地或无穷远。在中学阶段这种叫规定,规定就是物理学的纪律,由规定转化为物理概念。八大关系:物理学其实就是"关系学"。孤立的一个物理量是不存在的。在静电中,这种关系有:①电荷正负与电荷之间库仑力的方向关系;②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与场强的关系:包括大小、方向;③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减少,克服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增加。④电势的变化与场强的关系:数量关系和定性关系,沿电力线方向电势降落;⑤等势面与电力线关系(垂直);⑥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各点场强和各点电势的关系;⑦电容器中变量与不变量的关系。新大纲虽然把公式去掉了。但仍很重要。例: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电压不变,把两板距离拉开,电容变了,场强也变了,电量也变了,这是纲内的事。所以研究电容器在中学很重要。电容器一旦做好了,就有电容,充电后,就有电压,有电量,有场强,电场中所有知识都可以用电容器装起来,所以电容器是静电场知识的容器,把电容器上各物理量的变化关系搞清楚,这一章基本上清楚了。所以电容器不但是贮存电的,而且是贮存电场的基本知识的。但学生不大搞得清。例,充电后把电源拉开,不变量是谁?肯定是电量,因为它"断粮"了,所以此时把两板拉开一些,电容变了,电势差变了,场强也变了,要把这种变化关系教给学生。又如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电压是不变的,实际电压是变的。再如:电容器击穿了、烧坏了。是由断变通,正好与直流电路中用电器烧坏的情况相反。⑧力学规律和电场规律的关系。主要通过匀强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来研究。把力学中的主要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都应用到这里来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偏转情况,电场的知识也都用到了。
这样把三类公式、三个规定、八大关系加起来共有14个知识点,这叫心理有数,学生好记"三、三、八",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同时,根据这一些知识点,设计一些例题感到很新鲜。可以把学生的兴奋点调动起来。
 3.;难点知识问题化
难点:由于物理概念的抽象性、概括性,由于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多元性。所以便物理学习本身存在难点,学生要有一定的思维水平。否则很难学好物理。而由于学生心理上的一种思维定势、或由于经验和习惯对有些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心理障碍。例对力和速度的关系搞不清。总认为力产生速度,总觉得运动状态变化需要力,而维持运动不需力感到很难接受,很难生根。另外,教师教学不得法,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而物理概念的理解,也有一个由浅到深,由量变到质变的层次过程,所以到高二物理复习中,学生存在不少难点是必然的,没有难点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研究学生的知识难点,以问题或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给他解决。这在复习阶段很重要,有的问题只靠教师天天讲也没有用。
例:对运动的研究学生总是把一切运动匀速运动化,如图1中甲乙两小球分别从园心0处和光滑园弧轨道β处匀速下滑, 且R>>x。则哪个先到达A点,学生往往认为乙先到达,他根本没有去分析运动的性质,而是从陈规的思想哪个长,哪个短去判断,实际上甲从0到A是自由落体,乙从B到A是简谐振动的
,简单计算一下,不难得出甲先到乙晚到。可是学生不能从运动规律去判断,而匀速化有时也是我们处理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难就难在这种地方。
又例:全电路欧姆定律 ,如给他一题图2三个电池的电动势,内阻均为 ε、r,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他不会。而让他求AC两点电势差他就会了。我们可以给学生分析从负极到正极电势升高,但又因有电流、电源有内阻,就有电压降。即UAB=ε-Ir,这带有电势分析的味道,但不要讲电势分析法这个名词。
又例:牛顿第二定律F=ma(1式)。功等于动能变化W=△EK(2式),冲量等于动量变化I=△P(3式),学生
对这三个公式。①式印象很深;②式也记住;③式没有印象,可能练习太少。例图3中,告诉绳子能承受的最大张力,要学生计算给小球一个多大的水平冲量才能把绳子打断,学生不懂。冲量等于力的累计,I=F△t学生不理解,他说"给它一个力好给,给它一个冲量怎么给法?"
又例图4,EFGH为光滑金属导轨,离地高h,金属棒ab可以在导轨上滑动,B为垂直穿过aEGB平面的磁感应强度,合上K,ab从导轨上滑出落到地面上C处,若知道h、S,向ab受到一个多大的冲量,学生就不会算。可能是平时教学中老师们处理问题用F=ma较多,复习中对这些弱点要强调一下。
所以我们要研究难点,而解决难点光靠讲不行,要通过问题去讨论。
 4.;习题结构T型化
高二总复习中必须有一定量的习题。分析历届会考题的结构。可分为低档题(送分题)。中档题(灵活应用概念题)、高档题(综合性强的题),复习中要抓基础题与灵活运用题较合适。大量的基础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适当的灵活的综合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达到提供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培养能力的目的。基础性题解决知识面的复盖问题。灵活综合题主要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习题的布局要T型结构。
第一是提供思路。
例牛顿第二定律,我们的老师常常告诉学生应按几步走,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这不是办法。要告诉一个解题思路。F=ma右边质量是研究对象,然后分析受力,分析运动状态,所以思路是从规律本身中总结出来,是规律要求你怎么做。老师的本事是规律中提炼出方法。
又例:如图5电路,每个电池的电动势,内电阻为ε、r,要求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及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
学生一拿到这题不认识这个电路,所以首先要弄懂电路,必须搞清这三个电池是如何连接的;我们看三个负极连在一起,三个正极连在一起,肯定是并联,二个电阻一端与正极连接,另一端通过电动机与负极连接(如图6),这就叫"路要清",也就是说要分析电路结构,现在要求电动机的消耗功率,那么求出电压、电流、功率也就出来了,但学生认为ρ=I2r。这不是把电动机变成是炉子了吗?要告诉学生能量的转化。ρ=IU这是告诉我们消耗这么多电能,但怎样转化为热能,但电动机要把消耗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求电机消耗电能的功率ρ=IU,若要求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P=IU-I2r。这就叫转向明。要分析能量转化,在电路中能量向哪个方向转化,是由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还是由别的能转化为电能,都有电路的这种特性来决定。要通过例题给学生分析,使学生得到一种思想和观点。这就是提供思路。
第二是强化联系
知识点间的联系要强化,应该在复习中让学生做一些综合性题可以做一些积木式的题,把几个知识结合起来,这些题对于知识点的内部联系进行强化,力中有电,电中有力,必须强化才行。
第三加深理解
会考中也有很多概念灵活性的题,都是要求对概念加深理解。
①用矛盾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有一年会考有这样一题,一导体在正电荷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如图8中的电力线
分布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因为按电力线的规定,沿电力线方向电势降落,a点电势比b点高,而据静电平衡特点,导体又是等势体,a、b电势相等,发生了矛盾,所以图9的电力线是不正确的。
②用上当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图10所示,一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以v的速度作匀速运动,走了S,作功多
少?S问作功多少?学生马上想到匀速运动,物体还受到摩探力,所以合力为零,功为零。
其实此题本身有毛病,功一定是那个力做功,没有力作前题功没有意义。这种是上当题,上当后再纠正。
③用比较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取好几个概念进行比较。
④用综合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几个概念综合起来。
如果我们习题有部分基础题,加上灵活性综合题,这样一个结构对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应用知识和能力培养都有好处。
 5.;复习方法多样化。
复习过程中学生是战斗员,教师是指挥员,而现在常常是教师当战斗员,学生不积极主动。在会考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这除了非智力因素思想工作外,也要以复习中的多样化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现在一般讲、练,讲一种模式,这也可以,但不要一讲到底,还要有个练。不管哪种形式,关键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评价,教师指导,使复习搞得生动些。老师应在知识结构上,知识的系统上、题目的精选上和分析总结思路上下功夫,在指导复习计划安排上,了解学生问题上下功夫。复习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办法,这样可以收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以上所谈,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主要参考书目
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
2.张静虚著《课堂教学的逻辑性》重庆出版社。
3.《教学参考书》(必修)第一、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