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点燃"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老师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乃是如何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使他们形成新的联系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的理性与情感两个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人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情绪下学习要比正常的情况下接受能力提高25-40%,记忆力提高1.5-2倍,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因此,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开发智力,优化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呢?近几年,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初步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吃透教材,独辟蹊径
教学设计新颖不俗,是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最鲜明的特征。我认为,吃透教材,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出最佳教学突破口,就是抓住了教学设计的牛鼻子,有了它,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就会新颖别致,就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欢快的气氛下,接受教育,增长知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一文是高中教材中第一篇美文,可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选择好突破口,就会使学生觉得这不过是一篇一般的游记散文,所以,我在备课时,抱着一定要讲出新意来的决心,反复研读课文,几经修改教案,最后选择"体味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为突破口,以"雨中登泰山苦不堪言,何来乐趣?"这一问题来挑逗学生思维,鼓励大家踊跃发言,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从声音到表情都要读出"喜悦"之情。整堂课,师生始终沉浸在欣赏泰山雨景的愉悦之中,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任务。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则在"美"字上做文章,根据我的理解,此文教学的目标应让学生由衷地说出"好美呀!"三字。从而去理解文章的主题,"美"在哪里呢?一是文章的语言优美;二是作者为我们设置的这一小屋真美。从而让学生去理解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为此,一上课,我便让一朗诵水平较好的同学感情朗读全文,读完后,我激动地说:"好美呀!(板书"美"字)我一边在听这位同学的出色的朗诵,一边是陶醉其中了。我真想……,"话到此打住,让学生"猜""我想干什么?"以此切入,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要点。
一位物理学家说过:给我一交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如果我们老师能给学生一个支点,那么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这个支点就是最佳的教学突破口。
二、巧设疑问,寓教于乐。
课堂提问是联系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把钥匙。教学贵在导,切忌灌,而引导之法,关键在于"善问"。提问巧,学生思维敏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容易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综合诸多教育名家的成功经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精妙绝伦的提问艺术。
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提问的质量,提出的问题绝不是学生简单地用"是"或"对"或"有"或"要"这样的表面上看来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的问题,而是十分注意"问题要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愉悦学生情感",也就是提问的启发性、诱导性、取悦性。前不久,给高一新生上的第一堂语文课,我就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
这是一堂谈作文写作的课,想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要写好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然后要善于思考,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这样的道理,如果象以往一样枯燥地"灌"给学生,肯定会毫无益处,因为,这样的道理,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应该也懂。于是,我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上课后,我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班长一声"起立",我便认认真真地向学生鞠了一躬,示意他们坐下,然后就问:"不知同学们有无觉察到:从我走进教室到示意你们坐下,我的言行举止与其他老师有何不同?"学生(新鲜状),努力回忆刚才发生的一切,众说纷纭,待学生想说的都说了后,我转身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上"一鞠躬"三字,并告诉大家,我示意他们坐下的方式与其他老师不一样。(我们这儿教师示意学生坐下的方式基本上用"同学们好"这样的问候语,待学生还礼后,教师再说"请坐"。我的示意他们坐下的方式算是比较特别的,而且我的"一鞠躬"特别深,天天如此,年年如比)说对的同学欣喜万分,没有说对的同学恍然大悟。学生情绪高昂。于是我又问:请你给我的这"一鞠躬"加上一个定语。学生更是踊跃发言,众说纷纭。我作了不同程度的表扬后转身用红粉笔在"一鞠躬"三字前加上"深深的"三字。此时,50个学生反馈给我的信息是:他们没有一个在开小差,没有一个不在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个个精神百倍,面带微笑,他们被我的两个问题吸引了。我便又顺水推舟,问道:你们是如何理解我这"深深的一鞠躬"的?此时50位学生再也没有了上课的紧张感和拘束感了,发言的学生一个接着一个,谈了他们对我上课前这一"深深的一鞠躬"的看法,个个谈得有据有理,自圆其说,学生们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说话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接下来我便向学生说明了我在每节语文课前"深深的一鞠躬"时的感受。我说:"这'一鞠躬'的意义,并不仅仅是示意你们坐下,更包含了对你们的许多期望,许多祝福……。"又说:"其实,讲到这儿,我的真正意图倒并不是在教育大家要勤奋刻苦地读书,将来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这固然重要,但这是语文课,我是在告诉大家……"我又故意拖着长音,一学生马上举手回答说:"您是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已高度集中,思维也由于课堂气氛的和谐而变得十分敏捷了,我对这位同学大加赞赏。随后,我又对学生说:"在给刚毕业的这届学生上第一堂语文课时,一进教室,班长喊'起立'我并没有让学生坐下,而是师生面对面地长达5分钟之久的静立,然后再请坐下,50位新学生在长达5分钟的惊恐不安后,被指令在作文本上写下此时此刻的感受,十分钟后当堂抽查。结果发现,个个写得又快又好,心理活动描写真实、细腻、生动。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整堂课下来,我切身的感受是:我是在跟学生交流思想,而不是在"灌注"知识,学生的心自始至终是被揪住的,学生的心情也一直是轻松愉悦的。整堂课既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一举而三得。我想,这节课的成功,得益于我的"巧设疑问",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在"巧设疑问"上多下功夫,那就一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打破尊严,民主教学。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语文学科不像别的学科,知识那样清晰,每课书教学要求也没有别的学科那样明确、单一,教学天地比别的学科广阔,教学方法比别的学科灵活,这些都决定了语文学科难以驾驭,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才需要更深入的民主。"又说过:"我的长处就是两个字'商量',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强化,而不是被动的等老师灌输。"他主张:"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强化当主人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当主人的能力……"教师执教必须和蔼热情,启发诱导,平等待人,打破师道尊严的框框,保持教师的人情味,通过课堂这个窗口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在讲与练中,通过创设"和谐的情境",即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无独有偶,一次在江苏听钱梦龙老师给学生上《死海不死》,又给我们谈到了语文教学应是"交流式"的教学这一问题,听了两位教育界前辈的经验介绍,观摩了他们的课堂教学后,我一直在追求"交流式教学"这种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曾体验过这种教学给师生带来的愉悦。那是给高三学生讲的一堂作文讲评课。课堂上,我先发给学生每人两篇同学习作,一篇打分为36分,一篇为31分(满分40分),这是篇不久前给学生做的供料作文,主题为"谈奉献"。两篇作文无论语言还是结构都是挺不错的,而且也没偏题,真是不分彼此,可为什么一篇是36分,而另一篇却只有31分了呢?问题一提出,大家便迅速进行了优劣的比较,便有人站起来说:"得31分的作文谈的是:我们不应该有自私自利的思想,举的例子都是生活中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太'灰'了点;而得36分的作文谈的是我们应该有奉献精神,举的例子都是生活中乐于奉献的人,比前一篇'亮'得多。"我并不急于结论,不动声色地继续让举手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站起来讲的同学中,绝大部分的意见基本一致。此时,我喜形于色,十分高兴地对这些同学说:"你们太聪明了,你们真的讲到我的心里去了!"在这节课中,我的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亲切的动作,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励。学生也自始至终跟我配合默契。让我非常轻松地讲明了考试作文中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老师讲得轻松,我想,学生也定会听得轻松,听得明白的。那节课,真让我感慨万分,课上老师与学生眼神与眼神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由于这堂课真正达到了交流的境界。因此便丝毫没有"灌"知识的滋味。从此,我便不断地告诫自己: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民主教学,给学生平等感、亲切感,如此才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课堂气氛"活"的实质是"乐学",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会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感情色彩,使学生这个"主体"有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动机,充满精神的愉悦。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肯定还有很多好的方法。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几点粗浅的看法,用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
(责任编辑/曹根荣)
|